
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权威性专业学术期刊,于2003年3月正式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4980/R,ISSN 1672-3244。由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中国口腔医学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担任主编,著名口腔医学专家王大章教授、张震康教授、刘宝林教授、李金荣教授、张志愿教授、俞光岩教授担任副主编,郑家伟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国内外70余位专家学者担任编委。杂志辟有临床及基础研究论著,综述、讲座,学术争鸣,临床总结、短篇报道等栏目,及时报道和反映我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新理论、新知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开辟继续教育园地,以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学事业。杂志为季刊,标准A4开本,每期64页,铜版纸彩色印刷,每本定价6.00元,全年定价24.00元(邮购者全年30.00元)。联系地址:上海市制造局路639号《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联系人:费斐。电话:021-33083812,63121780,63138341-5271。
《内蒙古医学杂志》 省级 双月刊
时间:2023-04-12 15:22:00
《内蒙古医学杂志》(CN 15-1101/R ISSN 1004-0951)是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综合性科技期刊。1954年创刊,原名《内蒙古卫生通讯》,蒙、汉文版,双月刊。1957年改名为《内蒙古卫生》,月刊,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刊。1981年复刊(汉文版),季刊。1987年公开发行。1995年改为双月刊。2004年改为月刊。
1953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卫生宣传队,该队1954年创办了蒙汉文版的《内蒙古卫生通信》,双月刊,是《内蒙古医学杂志》的前身。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党和政府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布置卫生工作任务和要求;交流各地卫生工作经验;根据卫生干部业务学习规划,刊登业务学习材料。
1957年下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宣传队改为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宣传室,仍为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下属事业单位。同时,将《内蒙古卫生通讯》改名为《内蒙古卫生》,月刊。《内蒙古卫生》除继续刊载卫生方针政策外,主要刊登学术性文章,为广大卫生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刊。
1980年,筹建内蒙古自治区医学科学院的同时,着手《内蒙古卫生》复刊事宜,组建了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1981年正式复刊,刊名为《内蒙古医学杂志》,一直延续至今。此后,随着全区卫生事业和医学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刊出内容亦作了相应的调整,主要刊登医学科技论文,辅以有关学术交流情况、重大会议报道等新闻性文章。1985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医学科学院撤销,编辑部划归卫生厅新组建的宣传情报研究室。1988年上半年,在卫生厅宣传情报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内蒙古医学杂志》编辑部脱离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挂靠卫生厅医学科研教育处。1988年12月,卫生厅将《内蒙古医学杂志》、《内蒙古中医药》、《蒙医药》、《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四个编辑部联合成立了内蒙古医学杂志社,仍挂靠厅科教处。杂志社不是独立法人单位,各编辑部仍按隶属关系独立办公,编辑出版各自的杂志。
1996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编委以“内机编发〔1996〕99号”文批准内蒙古医学杂志社成为直属卫生厅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主办《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12月,内蒙古医学杂志社和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合并,仍为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直属事业单位,李玉成任内蒙古医学会秘书长兼内蒙古医学杂志社社长。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和内蒙古医学杂志社的成功合并,使全区卫生系统的继续医学教育、学术活动、科技论文的发表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学会工作和杂志工作互为促进,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内蒙古医学杂志》从1954年创刊以来,历经风雨,经历了创刊、停刊、复刊;由行政性内容为主到行政、科技内容兼有,直至完全刊登综合性医学科技内容。由季刊到双月刊、再到月刊,逐步壮大。至2005年底,共刊出(包括增刊)340期。1981年复刊后,刊发科技论文20 312篇。屡获内蒙古自治区、华北地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荣誉称号,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外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