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权威性专业学术期刊,于2003年3月正式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4980/R,ISSN 1672-3244。由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中国口腔医学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担任主编,著名口腔医学专家王大章教授、张震康教授、刘宝林教授、李金荣教授、张志愿教授、俞光岩教授担任副主编,郑家伟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国内外70余位专家学者担任编委。杂志辟有临床及基础研究论著,综述、讲座,学术争鸣,临床总结、短篇报道等栏目,及时报道和反映我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新理论、新知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开辟继续教育园地,以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学事业。杂志为季刊,标准A4开本,每期64页,铜版纸彩色印刷,每本定价6.00元,全年定价24.00元(邮购者全年30.00元)。联系地址:上海市制造局路639号《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联系人:费斐。电话:021-33083812,63121780,63138341-5271。
实证论文讨论环节的构成要素与逻辑顺序
时间:2024-05-22 10:48:06
在实证论文中,讨论环节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衔接了数据结果与结论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然而,不少论文在这一环节上显得薄弱,要么缺失,要么内容过于简略或者重复前文。为了提升论文的整体质量,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讨论环节的构成要素及其逻辑顺序。
一、实证论文讨论环节的核心内容
讨论环节是实证论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篇幅应与前面的文献综述或引言部分保持相应的平衡。在讨论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内容:首先,要明确论文中提出的假设是否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其次,详细解读调查结果,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最后,探讨这些结果与已有研究理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学术视野。
实际上,讨论环节与文献综述是相辅相成的。文献综述部分阐述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和预期结果,而讨论环节则是对这些预期结果的回应和解读。因此,在讨论中,我们应始终围绕论文的中心主题展开,不断提醒读者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价值所在。同时,讨论环节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全面回答研究问题,避免局限于单一的假设或变量。
二、实证论文讨论环节的逻辑顺序
撰写讨论环节时,建议作者遵循以下逻辑顺序,以确保内容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引言段:首先简要回顾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然后概括性地介绍研究的主要发现,为读者后续的阅读提供指引。
知识贡献阐述:接下来,详细阐释本研究对已有知识的贡献或补充。可以围绕“现在已知而过去未知的是什么?”、“本研究与前人研究有何不同?”以及“本研究对解决原始问题有何帮助?”等问题展开讨论。
结论意义分析:深入探讨研究结果对相关理论和研究样本的意义。解释研究结论是如何有助于阐释所关注的现象,并强调研究情境的重要性。同时,联系每一个假设,详细阐明如何得出特定结果的过程。
与基础理论联系:将研究结果与相关的基础理论相联系,探讨它们的契合度或差异。分析结论是否符合、修正或挑战了现有理论,并解释可能的原因。此外,还应从整体的角度撰写这部分内容,避免局限于单个假设或变量。
与以往证据对比:将研究结论与以往的证据进行对比分析,解释相似性或差异性的原因。特别关注不吻合的情况,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如样本特性等。
研究局限性讨论:客观分析本研究在概念、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可能指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突破口。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基于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实践意义探讨:最后,探讨研究结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例如,为相关组织、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